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法治论文 > >正文

中小学教师评“教授” 打动人的是职称公平
2016
12 /12
16:22
消息来源
胶东在线
中小学教师评“教授” 打动人的是职称公平
  26名宁波中小学教师到省里评“教授”!宁波教科网日前公示了一份重要的教师名单,公示上说,经过宁波市高级教师职称(职务)评审委员会审定通过,袁湛江等26位教师将推荐到省参评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12月6日中国宁波网)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这则评“教授”新闻,相信温暖的不只是宁波26位参评老师,还包括我们每一位对职称评聘改革充满期待的职场人。

因为这虽是一次改变,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职称评聘的更趋公平。众所周知, “教授”几乎属于大学老师的“专利”,对于中小学老师而言,只有靠边站的份儿。问题是同为老师,同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幼儿老师就应该有幼儿老师的“教授”,中小学老师就应该有中小学老师的“教授”,为什么只有大学老师才能成为“教授”?说到底,因为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影响着职称评聘的公平,继而导致职称评聘上的“饥饱不均”。

其实,职称评聘不公的问题存在多个职业领域。如笔者所在的新闻领域,别看某某记者某某编辑获了这样那样的大奖,采写编辑了不少拿得出手的好稿件好版面,但仅仅因为身份上的“招聘”性质,就注定无缘“副高”,至于“正高”更是想都不敢想。既然都是记者,凭什么在编人员可以问鼎“高级记者”,而招聘人员却不能?好多优秀的人,一说职称却脸红,换句话说,优秀的人才却被阻挡在职称评聘的门外,这难道不是职称评聘的悲哀?

中小学教师评“教授”,之所以说其“暖”,至少暖在制度设计上,兼顾“更大多数人”了,在宁波的这次推荐名单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有6人是小学语文、学前教育教师,这也意味着“教授”成为更多人的“菜”;暖在相关方面对于职称改革的不含糊,要知道,任何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足够的决心和耐心,没有前期细致扎实的工作,都可能导致改革的一缓再缓,而浙江针对中小学老师的职称改革于去年才刚刚推出,按改革时间表计划经过2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常态化评审,新制度完全入轨,如今时间上实现大提前,足以显现出相关方面对改革的坚强决心和有力捍卫。

还暖在,让更多人看到职称评聘更加公平的曙光。“鼓励专业人才不断学习进步为社会多做贡献”这是国家评定职称的根本初衷,不是限制而是尽可能地放开,让更多的优秀专业人员站到职称的高点上,这是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释放出的一个强烈信号。透过这样的信号,可以感知职称改革的方向就是守护公平拥抱公平,而职称公平关乎劳动者的职业成就感归属感,甚至幸福感,这份公平是一种重要的公平,对职场人来说谁都充满渴求。

“小学老师包括幼儿园老师都能评正高,这项改革打破了20多年来中小学教师评职称的天花板。”宁波城区一名老师评价说。相信,只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改革,彻底打破各种不必要的条条框框,好多职业领域的“天花板”有望被打破,届时职称公平将温暖更多人群,并激发更大进取向上的力量。(作者:李强)

责任编辑:李清静
上一篇:劳动试用期怎能变成白用期 下一篇:法律应细化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