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法治论文 > >正文

"脱机自习室"是提醒
2016
11 /23
11:06
消息来源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脱机自习室"是提醒
\

  漫画/朱慧卿

想看书却总想玩手机,手机不在身边就会感到不安,这样的手机依赖症,你是否也有?上周起,西南大学在中心图书馆4楼自主阅读室开设了“脱机自习室”,进入自习室需将手机交给工作人员代为保管。用这种方式自习,你能坚持多久?据悉,这个自习室开设近一周,有学生坚持了530分钟不使用手机,也有学生十多分钟就熬不住了。(11月21日《重庆晨报》)

行为心理学上讲,养成一个坏习惯很容易,而要矫正坏习惯并形成新的习惯,则有一个“21天、90天定律”,即至少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脱机自习室”再次暴露了我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问题。你看,如果进入无手机模式,那么一些学生连二十分钟都坚持不住。当然,我们也不必笑话那些“脱机自习室”的“逃兵”。因为在“手机依赖症”如此普遍的当下,大概没多少人能在“脱机自习室”的测试中拿高分。

时下,对于很多个体而言,工作、生活、娱乐,几乎哪一样生活方式都离不开手机。甚至,手机一会儿不响、不亮,有的人心里还会觉得没着没落。有人戏称,现在什么都可以丢,手机最不能丢。因此,“无手机课堂”也好,“脱机自习室”也罢, 在本质上都是对回归“真我”的一种呼唤。它们在向人们呼吁:对社交网络保持一定的距离,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阅读、陪伴家人等更有意义的事情上。突破手机的束缚,保持内心的安宁与满足,正是这个屏幕时代难能可贵的“自我提升”。

其实,在这方面,我们的尝试已不算少。比如2014年9月,有商家在重庆市洋人街景区内专门开辟了一条50米的手机人行道,人行道被分隔成两部分,一侧写着请勿使用手机,另一侧写着允许使用手机但风险自负。这多少可以看作是对“低头族”的一种善意嘲讽与提醒。国外一些企业则推出了提醒“低头族”的手机软件。用户安装软件后,手机可以探测用户是否在行走的过程中使用手机,如果是的话,就会提醒用户。我想,这样的尝试越多,人们的思路就越广,找到有效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就越大。

毫无疑问, 对于“低头族”来说,他们确实应该重新审视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更加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李清静
上一篇:谁为13岁小孩爬火车离家出走而埋单? 下一篇:“给钱就开锁”同时也解锁了我们的安全感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