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焦点访谈 > >正文

曾颖:王秀青,城市里的一颗“钉子”
2013
12 /16
02:19
消息来源
中国法治
曾颖:王秀青,城市里的一颗“钉子”

这些人,为自己那风中之烛一般的理想,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着属于他们的机会,他们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遇到这突如其来的好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像一颗钉子一样坚韧地钉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因为这里有他们在老家难以找到的生存机遇。

王秀青,现年51岁,出生于河北滦平,在北京丽都地区以擦车为生,因长达10年居于热力井下,被媒体和网友称为“井中人”或“现代穴居人”。

自12月初报料人发现热力井下有人居住并上网发布引起媒体关注,到12月5日王秀青回老家“避风头”,12月6日丽都地区12口热力井井盖被水泥封死,12月7日北京某高校表达为王秀青提供固定工作和住宿意愿,一匿名企业表示愿与他签订资助其儿女助学金协议,12月10日,王秀青搬入有暖气的学校宿舍居住。而另据消息,曾居住在井底的全姓老人也已回乡体检,未来将在当地敬老院工作。

这一系列起承转合的节奏,使“井中人”这条2013年岁末热点新闻,终于有了一个圆满而温暖的结局。许多人被揪着的心,终于稍稍地缓解下来了??还好,这条新闻没有止于热力井被水泥封死,那样,就太过于残酷和冰冷了。感谢这一系列行动中表达出悲悯之心的报料人、媒体、救助单位和个人,是你们将这条隐藏于社会背后的隐伤捅破,并为其抹上了康复的药,这使得它不至于在安静的表面下,进一步发出致命的毒素。如果此事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被揭示出来,所威胁到的,决不仅仅是那几个居住在热力井下的外来者的人身安全,而是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当然,这一幕温暖的戏剧,还是来得有点迟。毕竟,十多年了,多少冻得让人叫天天不应的寒冷?多少担心别人发现的恐惧?多少次上下于几米高井壁的危险?多少靠蜡烛和收音机打发的寂寞?这些,是那样锥心刺骨地消耗着人的生命,还有那些被穷人们视若奢侈品的尊严。作为一个丈夫,作为一个父亲,王秀青用自己的十年穴居,努力向自己的希望挣扎着迈进。虽然,他那小小的希望,无非是挣到儿女们的学费,让他们读完书之后,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也有人认为,王秀青是幸运的,因为他那“具有新闻性的贫穷”有幸被发现,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并为他带来了“突然的幸福”。在某些不为人知的地方,指不定还有与他相近甚至比他更令人纠结的“居”的方式。这些人,为自己那风中之烛一般的理想,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着属于他们的机会,他们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遇到这突如其来的好运。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像一颗钉子一样坚韧地钉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因为这里有他们在老家难以找到的生存机遇。这也就是即便艰难如居住井下的王秀青,也要坚定地守在那里十年。无论迎接他的是狗笼、水泥封顶还是救助与关怀,都无法改变他们出于生计的本能选择,这个选择,就是到发展机遇更好的地方去,哪怕这个发展机遇,是在天寒地冻的路边给人洗车。从这层意义上讲,王秀青以及他的穴居,已不是一种个体人物命运,而是一类人在这个时代的生活象征。 



          来源:新京报

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网
上一篇:乾羽:“干2天休息1天”隐藏了多少问题? 下一篇:李计伟:“语言”如何“腐败”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