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法治讲坛 > >正文

看上去很美,专利运营是跨国企业开始衰败的征兆
2016
06 /16
10:49
消息来源
公司首席法务官
看上去很美,专利运营是跨国企业开始衰败的征兆
文/健君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昔日的巨头,在衰败之前都储备有大量的专利并进行过眼花缭乱的专利运营。无数案例显示,一个企业如果开始经营专利并越来越倚重专利许可收入,那么,这家企业的主营业务一定出了问题并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专利运营是一家企业开始衰败的征兆之一,这一规律在跨国企业尤其灵验。
 
 
 
 
 
 
 
一、专利本来是用来保护的
 
虽然专利制度是保护发明的,但其实自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林肯有句名言:专利制度是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The patent system changed this, secured to the inventor, for a limited time, the exclusive use of his invention; and thereby added the fuel of interest to the fire of genius】。这句话经典的指出专利的本来价值,即通过授予发明人公开的独占权,然后由专利商品的盈利给与发明人良好回报,从而实现创新-专利-商品的良性循环。专利是用来保护发明人的成果并间接鼓励创新的,这是专利制度的本源价值。

二、专利的三个战争属性
 
但随着商品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到来,越来越多有关专利的战争属性被发掘出来,总的来说主要有防御、攻击和变现三个属性。防御是为了固定自己的地盘,攻击是为了占别人的地盘,而变现则为公司实现前两大功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枪支弹药。
 
回顾下专利战争属性的发展史,或许可以把这种变迁看得更加清楚。当市场容量足够大而供给严重不足时,提供产品的公司不会想到利用专利来保护自己,因为大家仅仅专注于产品即可以活的很好,世界足够大,容得下所有市场的参与者,而且大家可以活的很好。
 
 
 
 
 
 
 
 
 
防御
当市场与需求达到一个供需平衡时,企业间的竞争及开始上演。为了获取足够的市场份额,有些企业选择了创新产品,而有些企业不得不模仿和抄袭,这时,企业开始考虑对自己的发明进行保护,当然,这样的专利保护主要是纯防御性质的,这是专利发展的第一阶段。
 
 
 
 
 
 
 
 
 
进攻
当市场趋于饱和甚至过剩时,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专利从单纯的保护防御逐渐向主动出击转变,很多大公司将专利作为打击竞争对手的利器,为自己公司的市场攻城略地,开疆扩土。这是专利发展的第二阶段。
 
 
 
 
 
 
 
 
 
变现
企业靠专利划出自己与对手的市场边界,对于任何的侵犯都来者必诛,以有效维持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界。但这样也可能画地为牢,慢慢失去竞争的压力而自废武功。于是,很多持有大量专利的大户企业开始琢磨,如何唤起这么多沉睡的无形资产,将这些资产变现改善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从防御到攻击再到经营,这是专利发展的第三阶段,但这样做真的对吗?

三、专利运营是不务正业
 
企业由盛转衰的征兆其实跟一个国家的兴衰很相多,比如企业开始变得越来越傲慢,更加关注公关而不关注产品,竞争由开放转为封闭等等。专利运营就是这样一个征兆,企业不是靠产品创新而是开始依赖专利垄断优势获取利润和竞争优势,这对于一家实业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来讲,不仅本末倒置,而且会无以为继。
 
1、主营业务由盛转衰
对于一家大企业来讲,专利工作的重心一般集中在防御和竞争上已经足够。没有一家业务上升的企业会想到通过买卖专利来获取利润,这是一个基本的商业逻辑。如果一家有实业的企业开始将注意力从实业转向专利买卖和运营,这家企业的战略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无法想像他的主营业务会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这样的选择是舍本逐末。
 
 
 
 
 
 
案例:雅虎的失败
 
 
 
 
雅虎曾经是互联网的巨头,但目前他已经陷入困境。这家公司不仅低价抛售核心业务,为了维持运营,还将本来用于建设未来全球总部的地块出售,甚至开始靠销售专利要维持盈利。面对商业环境的变化,雅虎曾寄希望通过专利运营保持公司业绩的增长。而且自1997年以来,雅虎已收购了超过120家初创公司和他们的专利发明。事实证明,这些专利运营和大型并购并没有提升雅虎的估值,反而将雅虎拉入了泥潭,而且越陷越深。
 
 
 
2、专利运营是寅吃卯粮
我们看一家企业是否有希望,最重要看的不是其销售额和利润率,而是更关注其主营业务的实际情况。上市公司常常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和掩盖,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专利运营的收入来掩盖企业增长的乏力。
另外,人们对专利买卖中的卖方业务关注较多,一般大量卖专利的公司都已经是没落的贵族。但对专利的买方的业务变化研究的比较少,有经验的分析员往往会把自己发明的专利和购买的专利分开,然后看二者的量价比例。如果自有的专利比例仍然很大,恭喜你,如果购买的比例过大,就要引起警惕了。因为专利可以买过来,但创新却永远买不过来。

案例:联想收购IBM和摩托
 
 
 
 
2004年,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的PC部门。2014年,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出售给了联想集团。联想曾经对外声称,并购中最看重的是IBM、MOTO的品牌和专利。但这些系列并购并没有给联想带来创新的力量。而据近期联想集团发布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联想集团2015财年收入为449.12亿美元,同比减少3%,净亏损1.28亿美元。
 
 
3、不再以开放迎接竞争
在专利许可和被许可的对决中,有些企业会接受不平等的许可费用和苛刻的许可条款,但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会选择那些更加开放和费用低廉的平台。等离子技术完败液晶技术的经典案例更是告诉我们,面对专利权的贪婪,市场会做一个最合适自己的选择。而当傲慢的专利权许可上瘾时,也标志着他最初的开放性已经上市殆尽,这样离这家企业的死期就不远了。
 
 
 
 
 
 
案例:微软走向封闭
 
 
 
 
作为Epic Games公司的联合创始人Tim Sweeney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其担心微软可能试图让该公司未来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走向封闭平台。如果微软Windows继续走向封闭,游戏开发商或许会决定切换到Android或其它基于Linux的平台(比如Steam OS)。他在接受Polygon采访时表示:“我对微软的前景深感忧虑,因为该公司已经从Windows 8开始走向封闭。未来的应用开发者,将面临必须获得微软许可,才能进入Microsoft Store的难题。如此一来,PC平台的开放性就会大受打击。
 
 
4、不再主动创新
 
专利运营背后反映的一个可怕事实是企业的创新力开始枯竭。为了保持颜面,很多国际巨头试图通过持有或购买大量的专利来掩盖他们的心虚。这些国际的大公司把希望寄托于通过并购创新型公司以取得高速增长,或者满足资本市场的预期,但是结果常常适得其反,因为忽视客户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的创新和研发,最终导致公司体量“虚胖”,企业文化庞杂,创新乏力等问题,慢慢被用户和市场所抛离。
 
 
 
 
 
 
 
案例:爱立信会否成为下一个诺基亚
 
 
 
 
2015年底,爱立信宣布公司来自知识产权上的总收入将达到130—140亿瑞典克朗(约100亿人民币),据了解,在过去5年中,爱立信的知识产权许可收入翻了超过三番。但专利收入的增长难掩主营业务的巨幅下滑,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卫翰思(Hans Vestberg)表示:增长主要是得益于更高的知识产权许可收入和较低的运营开支的贡献。而去除专利收入,公司很可能是亏损的。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爱立信宣布不久,已经停产的诺基亚也发布声明,这家公司宣布虽然手机业务已经死掉了,但他们收取的专利费2018年将达6亿欧元。

四、专利价值的回归
 
 
 
 
 
除非你是专利经营公司,那么,一定不要被眼花缭乱的专利运营所迷惑。专利运营对科技公司来讲看上去很美,但却绝非好事。如果你是企业的创始人或者董事长,千万不要相信任何关于专利运营的意见,对这样的提议应该慎之又慎。因为任何试图通过专利运营帮忙企业增加利润或者转亏为盈的想法都被事后证明是不务正业的痴心妄想。
 
 
企业由盛转衰的征兆其实跟一个国家的兴衰很相似,比如企业开始变得越来越傲慢和臃肿,更加关注公关而不关注产品,竞争由开放转为封闭等等。其中,专利运营就是这样一个征兆,企业不是靠产品创新而是开始依赖专利垄断优势获取利润和竞争优势,这对于一家科技公司来讲,意味着创新动能的干涸,不仅本末倒置,而且无以为继。
 
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陈恒安
上一篇:无品法曹:一条裤子撕开了法律共同体之间的裂痕 下一篇:女大学生裸照抵押贷款事件的法律分析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