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法治时评 > >正文

“自主招生”何以沦为“自主腐败”
2014
03 /19
13:59
消息来源
中国法治
“自主招生”何以沦为“自主腐败”

近年来,高校招生腐败案件已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3个环节成为招生腐败重灾区。(3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本来,无论是实名推荐的高中校长,还是自主招生的高校老师,应是社会精英,以前说“士为四民之首”,理当以社会良心自居。而于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为人师表也是起码的师德。这似乎足以让人对“自主”放心。也因此,自主招生的制度设计,一开始就留下了致命的漏洞,让“自主”等同于不受约束与监督。

比如,高中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名单都没有公示”。自主招生的公示,项目最多的省市只公布考生的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省份、毕业中学、语种,根据这些公示信息,公众根本无法监督。而在自主招生的面试阶段,由于评判标准不统一,而且缺乏监督,更给各种腐败留下了空间。

于是,一方面,“在1分可以超过成千上万人的高考战场上”,自主招生诱人的降分政策无疑会让一些人寻求一切可能的机会钻营。另一方面,“自主招生体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以权谋私的风险过小,也助长了日益严重的不正之风。”“自主招生中所存在的猫腻,在同学中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其实,教授也罢学者也罢,本来在道德上就不具天生的免疫力,当风险成本太低,一当失去道德和法律底线的意识,即使所谓精英,也必然抵挡不住利益的诱惑。于是,尤其在高校行政权力不受监督和约束的大背景之下,监督机制存在先天缺陷的自主招生,沦为“自主腐败”,其实不可避免。

对于治理高校招生腐败,有专家开出“药方”,一是人才选拔体系建立在健全的诚信机制之上,招生环节只要发现一处不实就一票否决。二是建立规范客观科学的评价制度,公开透明、明确统一的标准。三是建立健全的责任机制。其实,说到底还是老方一帖,也就是严格监督和强化问责,显然,尽管是应该“清高”的高校,乃至名校,其实也不可能“脱俗”,监督制约照样要如影相随。


作者:钱夙伟

             来源:广州日报

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网
上一篇:“违法了还有理”那也是一种基本权利 下一篇:说清“灭蟑费”,是预算公开的应有之义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