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法治集粹 > >正文

烟,该控的好
2014
01 /08
01:45
消息来源
中国法治
烟,该控的好

说起和禁烟有关的律令政策,其实中国早已有之。例如2006年在中国生效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同年5月1日生效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明确提出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并在公共场所中应配备吸烟劝阻人员。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13座城市相继出台了地方性控烟法规或政令。公民在禁烟场所吸烟且不听劝阻将受到经济处罚,但因执法主体权限不明、处罚金额不高并未取得明显的效果,以致禁烟成效不高。2011年起,很多商场、酒店等都提出了禁烟的口号,也的确都贴出了禁烟的标识,那时候我以为中国终于可以实现无烟化了,但接下来生活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除了一些高档的场所在人前不再明目张胆地允许抽烟外,三五人相聚,还是云里雾里地漫谈。背开那些政策,抽的不是烟,是一种感觉,一种姿态,一种格调,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品味,两根手指夹起的好像就真是整个世界一样。

除了在高铁和动车上没人鲜有人抽烟外,普通列车依旧是烟雾缭绕。列车员用优美的声音说着,我们这是无烟列车,如果您要抽烟请到火车车厢两头专门的吸烟处。我真就纳闷了,难道整个火车是分成了十几个独立部分,“匡次匡次”拉动的只是每节车厢?每次坐无烟绿皮车都好像洗了一个烟浴,衣服上,头发里都被烟浸透了,每每此时我都恨透了那个软弱无力的“无烟”宣传。更有甚者,不是禁止抽烟吗?好啊,我就站在你门口狠狠地抽上几根,接着再大摇大摆地进去。烟没有抽在店里,全部消费在大街上了。饭店内,几处青烟升起屡见不鲜,会场外三五成群的人拼了命的抽一口,一门之隔的场内人完全与不屑于关门的吸烟者们同呼吸共命运。人们好像都知道有禁烟这么个事儿,很多人也都尽量不在那种“明示的公共场所”抽烟,门外可是另一番天地,与禁烟毫不相干。

控烟不应该是一种软惩罚,它有着政令强行性不可小觑。其实这种效果不佳的禁烟隐含着中国国情的必然,香烟已经抽了这么多年,上瘾的东西没有那么好戒,更为重要的是烟草行业每年贡献的税收,那是一块很大的蛋糕,老百姓抽抽烟怕什么,不偷不抢,就是一个乐子,而且还能促进消费,实乃民愉官悦。更有甚者,在官员中有那么一大群人就是香烟的消费者,拿着别人的钱,消费者高档的香烟。

终于在2013年的岁末,一个和控烟有关的通知出台了,2014迎来的是一个“烟消云散”的春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肯定禁烟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发现了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仍较普遍,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危害公共环境和公众健康,而且损害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各级领导干部要开始带头禁烟,甚至是公共场所的厕所里都不该再有领导干部吸烟的空间。也就是在这时候,我真的听到了禁烟的佳音。“不抽了”,“不顶风作浪”,“其实戒了对身体是真好”,“早该戒了”。让我惊讶的是,就连一直不问世事的朋友也知道,“现在中央下令了,不给在公共场所抽烟,好。”短短几天,这个控烟的消息在祖国大地传播如此之快,周围的同事们抽烟的本就不多,以往在厕所还是能被熏到,但这两天在厕所真就没了烟的味道。

烟草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健康危害型”产业,虽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纳税大户,但其带来的社会成本“净效应”已为负值。烟草业是典型的健康危害型产业,它带来的税收已经不抵其造成的危害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它带来的人际关系“简单地复杂化”,让社会变得有时太过于暧昧,它带来的一系列潜在或者明存的问题,此处不一一列举。只希望这次禁烟能够起到实效,拿出必胜的决心打好禁烟这一仗,牺牲一部分烟民在公共场所的利益,保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控烟并非禁烟,个人依然有选择吸烟的自由,但不该让他人共享二手烟。可惜,要拒绝二手烟,主要还是靠道德约束,缺乏法律这个后盾,效果堪忧。当然,立法未必能够承受如此之重,只希望不论是法律的手段,还是道德的约束,烟,还是控的好。愿我们能够在江山如画的中国活出健康、自由和快乐。



来源:正义网-法律博客



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网
上一篇:法官日记--魔掌就在身边 下一篇:中国人一生可能要办70多个证件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