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法治动态 > >正文
第九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圆满闭幕
高质量学术盛宴 前沿性成果丰硕
第九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圆满闭幕
(付玉 夏鸿彬)第九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于7月2日上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落下帷幕。本次论坛持续一天半,与会3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开创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道路”主题展开研讨、建言献策,合力打造了一场高质量学术盛宴。论坛以线上线下形式进行,累计吸引38.9万人在线观看。
第九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圆满闭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科学阐释了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的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科学回答了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围绕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道路,专家学者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合乎逻辑地包含着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内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具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为人类治理文明新形态注入了新内涵,给希望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西方模式之外的另一种成功模式和选择。
围绕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结构,与会代表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涵与实践路径、基层治理社会治理的“一核多元共治”模式的打造、行政处罚权向基层下放的标准、群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法院+工会”模式、社区治安治理共同体的建设路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流域综合治理的整体性推进方案、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协同执法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充分讨论交流,提出的方案和优化建议对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围绕中国式社会治理机制,与会专家从《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守门人条款”的优化、算法审计的规范路径、网络空间有组织犯罪的全流程治理、流量劫持的刑法规制、数字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政府数据开放的信托模式构造、数字检察的概念及优化路径、多元解纷机制碎片化的整体性制度构造、检察权参与社会治理的价值定位、诉源治理实践逻辑、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量刑建议标准等维度展开深度探讨和交流,为网络社会治理、中国式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和形式诉讼机制的完善贡献了针对性强的立法建议。
本次论坛还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持。国际检察官联合会(IAP)参议院副主席、终身参议员,香港大学法学院荣誉教授江乐士分享了人工智能的治理思考。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高级专家斯拉沃米尔·雷多以联合国反腐败示范项目为例讲述建立强大的反腐败机构的重要意义,并提议建立通用的司法语言,以推进反腐问题的研究。联合国国际反腐败研究院原院长马丁博士分享了关于当前国际社会在合作对话、集体行动、责任、信任等方面存在的挑战及应对路径。
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自2015年创办以来,紧跟时代潮流和热点,论坛主题从法治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社会治理法治理论与实践、社会治理法学学科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经验总结与理论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应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到本届“开创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道路”,汇聚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深入研究、建言献策,为提升我国的法治建设水平和国家治理综合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总管理员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