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法治时评 > >正文

财政资金没有理由补贴市场化企业
2014
01 /08
07:17
消息来源
中国法治
财政资金没有理由补贴市场化企业

     据“新华视点”披露,自2013年10月份以来,沪深股市至少有35家上市公司共获取了超过11亿元的财政补贴,而获得“补血”的这些上市公司有的处于严重产能过剩的钢铁、化工等行业,有的连年靠补贴延续退市来“续命”。政府财政补贴的随意性正越来越受到公众质疑,舆论呼吁必须对财政补贴实行阳光化管理。

     政府要不要对企业进行财政补贴?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的企业提供的是水、电等公用事业产品和公益性服务,大都是由政府确定价格,而政府为了照顾低收入者的利益,其定价往往会偏低,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这类企业给予财政补贴,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将财政资金输送给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却是完全错误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是高度市场化的企业行为,一个企业一旦完成了这样的程序,它就是一个市场化企业,其产品定价必须由市场来决定,它也失去了获取财政补贴的理由。政府财政补贴输送到上市公司,不仅造成了财政补贴的过大开支,也对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运作产生了干扰,因此,对于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必须公开化操作、让其接受社会监督的问题,而是必须进行严格切割。

     目前的财政补贴大量流向已经严重产能过剩的钢铁、化工等行业,负面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首先,它使产能过剩这一问题难以通过市场化途径解决,加剧这一问题的持续。按理来说,一个行业一旦出现产能过剩,在市场竞争规律的作用下,一些处于劣势的企业会被排挤出去,产能也就可以实现大体的平衡,但是劣势企业获得财政补贴后,照样可以生存,市场化机制也就失去了作用,一些本来是优势的企业甚至可能失去优势。其次,它将使市场出现不公平竞争。财政补贴事实上不可能输送到某一个行业中的所有企业,而是会有一定选择,与政府关系近的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

     政府热衷于对企业实施财政补贴,从表面上看,这是政府在支持实体经济,但是,政府支持实体经济,更需要做的是实施面向整个经济体的减税等手段,让所有企业都能享受到减税带来的实际好处。而对于个别企业在市场中的命运,还是应该让市场来起决定作用,这也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当然,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有部分上市公司也承担了一些公共产品的供给,它们似乎可以有得到财政补贴的理由。但是,一方面,这种从事公共产品供给的企业本身就不应该进入高度市场化的资本市场,因为它与上市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根本不相容的。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企业的产品定价是由政府制定的,当它们成为上市公司后,政府也就有了给它们的产品确定高价的理由,从而影响到民生。比如,高速公路是一种公共产品,但中国很多高速公路公司已成为上市公司,这使高速公路这种公共产品变成了一个企业的私利,当政府要求高速公路公司在节假日期间免收社会车辆过路费时,被舆论指责为政府对企业的一种干预。本来,政府可以通过向这些公司提供财政补贴来达到这方面的平衡,但由于它们已经是上市公司,补贴也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政府财政补贴方面出现的乱象,归根结底还是政府与市场关系没有理顺的结果,而它在现实的社会经济运行中已经产生了不好的效果。因此,对这方面的改革不能再拖延,而改革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做到财政补贴阳光化,更重要的是必须改变政府职能,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将政府定价范围严格控制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除此以外的行业,政府没有必要对其进行财政补贴,而应该让它们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样一种机制形成以后,产能过剩这个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顽症也就有了化解的希望,而消费者也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市场竞争之下所产生的优质服务。(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来源:南方都市报

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网
上一篇:中国领馆纵火嫌疑人首次出庭:留长发 身材瘦削 下一篇:与其非议弃婴岛,不如为弃婴做点事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