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法治年鉴 > >正文

“腹诽”的各种升级版
2015
03 /18
11:33
消息来源
检察日报
“腹诽”的各种升级版

腹诽是诽谤的升级版。在古代,诽谤并非贬义词,反而带有褒义。据说,在距今4000多年的尧舜时代,就有征集诽谤的施政措施了。尧舜都是开明的酋长,他们为了避免施政失误,非常重视民众意见,“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淮南子·主术训》)就是措施之一。后来的统治者,没有制度约束,也无尧舜的胸怀,这一古制未能得到传承,反而蜕化为纯粹的形式,如今的华表就是诽谤之木的变体。诽谤从褒义变成贬义,诽谤有功变成了批评有罪。

这种情况的改变,只能有待于个别开明君主的问世。汉文帝二年(前178年),刘恒作为汉帝国第三代领导核心,下达了“最高指示”:“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皇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史记》)。刘恒不仅废除了“诽谤妖言之罪”这条恶法,而且采取了许多相关措施,比如直接接待缇萦的越级上访,重用秉公执法的张释之,甚至废止了相沿已久的肉刑等等。

历史并不总是螺旋性上升的,有时却是原地踏步或恶性回潮。在经历了汉朝初年的“文景之治”后,到了刘恒的孙子刘彻———也就是被后世猛人极力赞赏的那位汉武帝———执政的年代,诽谤之罪不仅全面复辟,而且变本加厉。

历代朝廷的政事,不过是皇帝的家事。武帝朝的权臣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一个是刘彻祖母之侄,一个是刘彻母亲之弟。二人的权争与倾轧,你死我活。元光四年(前131年),田 当着皇上的面指责窦婴,“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这实际上是在指责窦婴有谋反之心。这段话里,“腹诽而心谤”一语,作为一个提法正式问世了,从而成为历代封建独裁者整人的现成借口。这大概是“腹诽”一词最早的历史记录。田 拥有“腹诽”的著作权,大概是没有问题的。当然,窦婴最后被治罪,并非因为这一罪名,这意味着在这一轮的权力斗争中,腹诽之罪还只限于理论准备。

12年之后即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与其宠臣也是酷吏的张汤联手寻租,大量发行白鹿皮币。发行之际,皇帝向大司农颜异征求意见。这位清廉正直的财政大臣不识时务,竟然表示异议:“今王侯朝贺以苍璧,值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这让武帝非常不高兴。张汤与颜异平素就不合,恰巧有人以他事告发颜异,武帝竟让张汤去审理。下面这段话,开创了“腹诽罪”的先例———“(颜)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汤奏当异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史记》)。用现代语言来说,颜异与客人闲谈,客人谈到诏令初下造成一些不便时,颜异没有表态,只是动了一下嘴唇。张汤得知此事,立即上奏皇上,指责颜异身为大臣,见法令有不妥之处,不向朝廷进言,却在心里抱怨诽谤,论罪当死。如果说田只是提出了“腹诽罪”的学说,那么,张汤已正式将“腹诽罪”付诸实践了。正是由于这一罪名的正式出台,颜异作了试验品,从此以后,西汉的公卿大臣们只能以阿谀谄媚自保了。

历代皇帝对汉文帝、唐太宗的开明与宽容向来置若罔闻,但在整人的招数上,却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了。自汉以降,以腹诽治人以罪者,不绝如缕。南齐著名文人谢超宗,只因恃才傲物,得罪权贵。永明元年(公元483年),齐武帝萧赜使人劾奏谢超宗,罪名是:“讪贬朝政,必声凶言。腹诽口谤,莫此之甚;不敬不讳,罕与为二。”最终将谢超宗赐死于流放途中(《南齐书·谢超宗传》)。

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张蓥蓥
上一篇:“矜老恤幼”在我国古代刑事方面的体现 下一篇: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起源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